优艾设计网

徐庶进曹营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呢??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4-07 19:47 出处:网络 作者:电脑技术
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请问一下徐庶进曹营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呢??_WeCh****732778
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请问一下徐庶进曹营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呢??
_WeCh****732778 2022-04-29 08:45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是“一言不发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这句优艾设计网_设计模板话的意思是: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小熊... 2022-04-29 08:51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附: 徐庶是诸葛亮的密友,曾更名单福,先于诸葛亮辅佐刘备。程昱向曹操献计,将徐母赚至许昌,随后又骗取徐母笔迹,诈修家书。徐庶被骗中计,被迫赶往许昌见母,不得已留在曹营。但其身在曹营心在汉,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即来源于《三国演义》此段故事。我认为,徐庶被轻易骗进曹营的描写有些令人费解。

  

  书中第36回,徐庶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恐孔明不肯出山辅之,遂乘马直至卧龙冈下,入草庐见孔明。孔明问其来意。庶曰:“庶本欲事刘豫州,奈老母为曹操所囚,驰书来召,只得舍之而往。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玄德即日将来奉谒,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幸甚!”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优艾设计网_PS论坛袖而入。

  

  而在书中第37回,司马徽找刘备,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徐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从上述两段描写来看,司马徽只是听刘备的述说就识破了曹操的诡计,而智谋出众的诸葛亮亲自面对徐庶的讲述却无动于衷,没有在关键时刻挽救徐庶,实在让人不可理解。

  

  为此,专门查询了史书《三国志》,在“诸葛亮传”中记载: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从《三国志》查到了徐庶进曹营的真相,原来诸葛亮和徐庶曾一起辅佐过刘备。《三国演义》是在参照《三国志》以及相关杂记、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徐庶被骗进曹营的计谋是为了丑化曹操,但故事加工得尚不圆满,这也是本书的一点纰漏吧。


300****822 2022-04-29 08:51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徐庶很有才干,曹操看中人才,一天逼徐庶说如果不去曹操那里办事就把他的母亲杀了.他是孝子,只好就去了.最后,徐庶只能为曹操优艾设计网_设计LOGO办事.虽然他投靠了曹军,但他怀念他的好友刘备等人,从来没有为曹军奉献过自己的一点计谋 。称之为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希望能帮助到你


tiyou 2022-04-29 08:55

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庶进曹营歇后语后面一句是“一言不发”。


_WeCh****33788 2022-04-29 08:58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所属历史典故,主要讲述了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程昱还告诉曹操徐庶才能比他高了许多,并向曹操献策争取徐庶入曹。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为此,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投入了曹营。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故事简介:

徐庶,刘备早期的谋士,开始时化名单福,初见刘备是为了试验刘备,对刘说:“你坐下所骑的的卢马眼下有泪槽,是妨主之马,你可以先将他送给你记恨的一个人,待妨过此人之后再骑就不会有事了。”当时刘备很生气,说先生怎么可以教我如何去害别人呢?徐庶感动与刘备的仁德,追随刘备。后来曹营中有谋士认出徐庶,告知曹操,曹操为了得到徐庶,将徐母软禁起来,让她写信劝降徐庶,徐母大骂曹操是汉贼,儿子追随刘备是匡扶汉室的正确之举。但是后来曹操手下的谋士还是模仿了她的笔记写了一封劝降信给徐庶。徐庶是大孝之人,收到信后含泪拜别刘备,投奔曹营,但是到达之后,见到母亲,知道上当受骗。其母刚烈,自尽而死,徐庶痛恨曹操,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主要人物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在刘备几乎屡战屡败之时,初聘为军师,便用计杀二吕,设伏反劫营,破解“八门金锁阵”,暗中取樊城。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临行前,徐庶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于是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同是徐庶,其智慧技能展现与否在刘备处和曹操处大相径庭,这是由徐庶所具备的忠诚品质所决定的。忠诚作为道德范畴,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使之所言所行与内心所想相一致。忠诚与思想、政治、法纪和心理等素质一样,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对人的其他素质如科技、文化等素质,起着驱动和控制的作用,支配着人的智力、技能和体力,调节控制着人的智力、技能和体力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徐庶的才华不容置疑,但这才华(智力、技能、知识等)皆由徐庶的忠诚所控制。于是便呈现出徐庶的才华在刘备处能甘愿施展、而在曹操处就自抑不扬的现象。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夏明翰忠诚于“主义真”而勇于献身、刘胡兰不叛党而慷慨赴难。正是由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守信,才有了先烈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忠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沿传的伦理道德规范。但共产党人讲的忠诚是以坚实的科学为基础,以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为内容的,不优艾设计网_平面设计是剥削阶级和私利集团所倡导的“愚忠”。共产党人这种忠诚以坚定的科学信仰为底蕴,这和徐庶的忠诚底蕴在于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同。方志敏甘愿清贫、被捕后宁死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完全因为这种忠诚有着坚定的科学信仰为基础。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以科学信仰为底蕴的忠诚,才是最深厚的忠诚。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本质联系一旦割断,军队就会失去人民军队的性质。基于此,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培养官兵对党的忠诚品质至关重要。理论上的认同是官兵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当前特别需要教育、引导官兵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含义领会深了、把握准了,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了,才会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念,强化对党忠诚的自觉意识。这种培养还要靠组织官兵认真学习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牢记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军存在和发展壮大的生命之源,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官兵对党忠诚的思想感情根基。

有关内容:

这段故事后来演变成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用以比喻不善言谈或是惜语如金的人。


小啊夏 优艾设计网_PS交流 2022-04-29 09:02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歇后语由来: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可谓一言不发,几乎湮没无闻。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