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谈谈《三十而已》的虚伪与真实之处,它真能治好女性的焦虑吗?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3-13 17:28 出处:网络 作者:PS抠图
文:瑶瑶乐|主播小黑 /第一部分 “三十?只不过是中青年版!」 103010,大家都看到了吗?

文:瑶瑶乐|主播小黑

/第一部分

“三十?只不过是中青年版!」

103010,大家都看到了吗?

疫情虽然对影视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创伤,但同时也确实促进了影视行业内容的变化。大家终于意识到,只有好的,才能真正留下来。

于是,这个夏天呈现给观众的,终于不再是那种无脑甜宠剧。从窥视幽僻人性的《三十而已》,到悬疑可玩的《隐秘的角落》,再到颇具新意的《龙岭迷窟》,这些聚焦现实题材的《传闻中的陈芊芊》,无一不是来势汹汹。

早在上映前,《三十而已》就因为临时更换主演而引起了轰动。

毕竟在介绍中,女主之一的顾佳是一个全职太太,把丈夫从一个烟花程序员打造成“许总”,全心全意地依恋着丈夫。面对家族外人的“入侵”,顾佳没有逃避,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让丈夫回归家庭,弥补了两人之间的裂痕。毕竟,顾佳的谐音是家庭。

这正好映射了当时官方公布的顾佳演员——佟丽娅。演员们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佟丽娅的粉丝们就跳出来退出了,他们被撕成了碎片。三个女人中谁才是真正的女人?当佟丽娅和陈思诚陷入婚姻危机时,粉丝们觉得再接一个这样的角色无异于把自己当成一个笑话。最后,佟丽娅没有顶住压力,辞去了顾佳的角色。该剧一经播出,顾佳是否如佟丽娅粉丝所想的那样胆小?

相反,她是全剧最有话题性的人物,绝对的女一号。顾佳得到了厅堂,得到了厨房,能够为一个小三撕打,她的公司在家里井井有条,所以她是一个人类战士。

另外两个角色话题性没那么强,但更现实,更接地气。

单身豪华柜姐王曼妮,谐音要钱,要钱,在沪打拼八年,人生遥遥无期,感情尚未定下来。

上海女孩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宝贝女孩,她的丈夫养了一只猫和一条鱼。冷暴力的婚姻注定要分崩离析。

这部由三位女主持人设置的剧,注定是一部热播剧,因为它针对的是30岁的鸡毛蒜皮,一个30岁女人的身心挣扎,职场、育儿、婚姻,以及所有女性观众将要面对或正在经历或已经度过的琐事。

谁不想看一个理想化的30岁的自己如何一路面对所有的困难?

我承认,这部剧很好看,创作者很用心。在网上好评如潮,但我对这部剧还是不太满意。为什么?《三十而已》因为写实,所以是一种讨好女性观众的。它精准地打击了观众的心理,它的每一个话题和情节都是为女性观众量身定做的。你所有的焦虑都可以一一对应在里面。

就像《三十而已》的豆瓣评分,从一开始的8.5到今天的7.7,随着剧情推进,泡沫在慢慢消退。打着女性独立剧的旗号,我看到的是一种虚假的独立和真实的焦虑。

/第二部分

“全职主妇算不算独立女性?」

今天热搜,祝20篇文章有一半是《三十而已》,其中一篇问“家庭主妇是独立的女性吗?”

最受关注的自然是顾佳。

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和丈夫创业的幕后推手,如果顾佳没有成为家庭主妇,毫无疑问,她也是职场上乘风破浪的大姐。

在黄金上升期,顾佳选择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家庭主妇。如果一个家庭主妇有一个评级,那么顾佳无疑是一个S级金牌得主。从外表看,她的气场几乎无人能及。她会看风水,会修双筒望远镜,会养生,做饭做甜品都是一流水平,不仅能维持一个好家庭,还能维持好朋友,会搭配衣服,还会定期抽时间去顾佳练瑜伽。上一次看到这么全能的主妇形象,还是每天量三围。默瑟太太结婚多年,从未向丈夫展示过她那张平淡无奇的脸。

虽然《顾佳》的演员谭雅在微博中声明,像顾佳这样的家庭主妇绝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但我仍然很难同意。

一个最明显的细节是,妈妈,之后,顾佳不再为自己运动,她开始害怕生病和死亡。她很清楚自己在妈妈,的头衔下是“卑微的”,所以她怎么能谈论独立呢?她只是在做出牺牲。

顾佳总是关注“我们的家庭”而不是“我”,包括她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和购买的每一件东西。她所有的行为逻辑都是以家庭为原则的。

npic/20200801/bhahnayfuor.jpg" />

  家庭主妇算独立女性吗?算。但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你绝不能“憋屈”在妈妈这个头衔里,而是真的认可和乐于去做这个职业。对,我始终认为家庭主妇是一个职业,这才能让家庭主妇在工作结束后,拥有做自己的时间,找回自己。

  虽然在职场上奔波的女性,也不一定会认可和乐于自己的职业,但最起码,她们是有物质上的收获的,每完成一个项目,还有同事老板甚至社会的认可——她们还需要纳税。

  家庭主妇的价值呢?有,但主要是对家庭,延伸出来对社会的价值,往往是这个家庭整体对社会的价值,等于说转了几个弯。所以,做全职主妇,更需要得到家人对这个身份的高度认可,丈夫知道你的辛苦,孩子明白你的付出。

  只有这样,全职主妇,才能也是独立的。

  / Part 03

  「你的三十岁焦虑是什么?」

  最近几年,年龄焦虑这个话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其中,三十岁就像是一个槛。

  三十这个数字伴随着三十而立,极为深刻地烙印在每个人心间。

  电影《重返二十岁》里有一句台词,就是“过了三十岁我就自杀”,包括我很喜欢的一个香港乐队,都出过一首歌,名为《如果一生只有三十岁》。

  有些人认为这种焦虑感来自于没有获得和年龄相符的成就,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毕竟在知乎上动辄人均收入百万,咬在我们后面的是后浪,拼在我们前面的是前浪,三十岁,就是这么一个尴尬的年纪——你该有所成就了,你该在这个社会上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了,你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焦虑,就在达不到内心期望的落差中,在偏离既定轨道的无力中,轰然爆发。

  全能有钱如顾佳,有焦虑吗?有。

  为了帮老公拉到保底生意,顾佳拎着自己的香奈儿包硬着头皮要打入魔都贵妇圈,迈入场地的瞬间,顾佳仿佛《色戒》里闯入官太太圈的王佳芝,生涩和尴尬溢于言表。

  剧中有一个细节,当顾佳落座时,她将包妥善地放置在身后,这被身旁的富太太们瞧见了,免不了特别“关心”:“你说那个凳子就那么一点点大,你还要放个包在后边,你这样坐着挤不挤啊?”

  顾佳听明白话里的意思,环顾富太太们的包,动辄十几万的爱马仕就这么随意的放在旁边,其中镜头停留最久的,就是爱马仕家族的喜马拉雅铂金包,倘若你把带钻款拎在手上,那等于说是随身携带北上广一套房的价值。

  而后顾佳和太太们合影,下意识将包放在了身后,不过她即便把包放在前面也不要紧,毕竟太太们发照片到朋友圈,都会记得把站在最边上的顾佳截掉。

  这件事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顾佳不惜东拼西凑20万,只为买一个爱马仕的稀有皮包,作为敲门砖,能够让富太太们眼里能看着她。毕竟自己对儿子进入幼儿园束手无策,可这在更高阶层的王太太那里,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往上看,永远看不到尽头。

  你说富太太们就没焦虑了吗?剧里没刻画,但人们扒一扒顾佳和富太太们合照里的站位,风云暗涌的感觉就出来了。一提起上海的贵妇圈,那就不得不提起镇沪名媛张爱玲。在她的小说《等》中,就是这么一群富太太在一个小小的推拿馆里展开的名利场。光是鄙视链这一条,就够富太太们喝一壶。

  第一阶梯是顶级的名媛,上数三代都要有名望,也就是《三十而已》里的old money,自己有钱,老公有钱,公公婆婆爸爸妈妈都要有钱。

  第二阶梯是白手起家型,上三代没有特别杰出的人,夫妻是白手起家闯荡出来跻身富人圈,实现财富自由。顾佳和丈夫许幻山要是再十倍努力,可能才能够得上这个阶梯的边缘。

  最底层的,自然是老公有钱,这一类富婆还有一定比例是小三上位。像张爱玲书中的姨太太,即便低眉顺目的和其他太太打招呼,往往也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除了鄙视链,张爱玲的《等》,就是这些富太太们的状态,等着丈夫给自己钱花,等着丈夫从外面收心回家,等着丈夫更上一层楼,等着自己能高过别人一头。

  何等的悲哀。

  王漫妮的金钱和阶级焦虑,比顾佳更严重,毕竟她是典型的野心能力不相配,每天接触到的都是一刷卡几十万如流水的顾客,自己却只拿着万把块的工资,每天和奢侈品打交道,却无力消费自己管辖的奢侈品,最精准的概括就是——精致穷。

  王漫妮在上海这么多年,硬是没存下钱,每个月至少一半的工资拿来租房,即便这样,还要咬咬牙游轮升舱。剧里有一个细节,花花公子梁正贤指出来王漫妮不是这个舱位的人时,王漫妮好奇自己到底和这个舱位的其他女人哪里不一样,梁正贤说“这个舱位的女人,不会给自己的高跟鞋贴底胶的。”

  奢侈品牌的高跟鞋底,大多都是真皮,经不起一点异物摩擦,平时消费得起这类高跟鞋的人,又有几个需要在外奔波,让鞋底和水泥地亲密接触呢?

  阶级之间的差距细节,真实到令人觉得恐怖。

  / Part 04

  「你的三十岁宣言是什么?」

  电视剧,除了造梦、娱乐,多少也具备一些解惑的功能,我们除了在电视剧里看别人的生活,有时,也在看自己的生活,《三十而已》能具备如此高的话题度,自然是因为它切中的,都是观众所共通的痛点。

  我们期待着剧中的角色能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能有打破困境的决心,但在这一点上,《三十而已》让我多少有一点失望。

  即便牛逼如顾佳,在和丈夫的相处上仍旧处处退让,夫为妻纲,和丈夫发生争执的时候,有时甚至要依靠一声“许总”才能以退为进,缓和矛盾。

  更别提王漫妮,作为一个沪漂,她面临着职业瓶颈、婚姻焦虑,结果冷不丁就开启了一段跨越阶级的霸道总裁之恋,梁正贤对王漫妮的一见倾心,真的过于脱离现实。一个“独立女性”再度回归亲密关系患得患失的漩涡中,虽然王漫妮最后还是硬气了一把,拒绝了梁正贤不合理的那些要求,但未来她能有什么样的发展?我们不得而知。

  钟晓芹的故事线相对平淡,但她身上承载了最多接地气的元素,和丈夫之间的冷暴力不沟通,平时琐碎的生活,怀孕和升职之间的纠结等等。我们一直在等着她“长大”,好不容易等到钟晓芹决心和疏于关心自己的丈夫离婚,却不料钟晓芹转头就和闺蜜们跑去酒店开party狂欢,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觉得《三十而已》有时真的太像小时代的原因,那种对于消费主义的热衷,那种对阶级身份的敏感,那种无法免俗的追逐物欲。

  当钟晓芹对着镜头说,“是谁说三十岁以后的女人不值钱,这瓶面霜非常贵”时,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些陈词滥调。消费,再度成为剧中女人情绪释放的唯一出路,以三十岁女性需要品质生活为由,将年龄焦虑以一种隐蔽的方式,重新输送给看客。

  不过,它至少是真实的,连同我观感的不适,都是真实的。毕竟这部剧尚未完结,未来的故事走向也许会打破我此刻的偏见。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