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三十而已》:跨出一小步,又后退一大步?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3-10 17:54 出处:网络 作者:PS入门教程
回想半个多月前,我以为左手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右手是《三十而已》。作为观众,我会有一个快乐的夏天,看到姐姐们打破定义,从各个维度做自己。然而短短几周,综艺节目里的妹子们为了赢,主动把自己搞得千篇

回想半个多月前,我以为左手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右手是《三十而已》。作为观众,我会有一个快乐的夏天,看到姐姐们打破定义,从各个维度做自己。然而短短几周,综艺节目里的妹子们为了赢,主动把自己搞得千篇一律,模糊不清;电视剧里的妹子都很优秀,还把时间花在付出和反思上,不能为自己而活。

文|刘源

一个

近年来,国内话题剧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通过写一个极其恶劣的人物来激起观众的情绪。《我的前半生》中的玲玲,《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安家》中的潘桂玉越来越惹人厌,人物理性降低。现在是《三十而已》的林悠悠。

103010编剧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她希望只有一个场景的角色,比如中介哥,搬家师傅,尽可能的丰满。矛盾的是,场景仅次于三位女主角林悠悠,平淡冗长。

这个户口在北京的姑娘年轻漂亮。与已婚烟花设计师徐焕珊一见钟情后,没有丝毫感情和道德上的挣扎。从北京追到上海,从游乐园追到床上。期间无论是多次被拒绝,还是亲眼看到徐焕山和妻子秀恩爱,都不影响她出击的节奏。她坚持不懈的进步似乎到头了。

林游疯狂追求徐焕山。

在戏剧开始的时候,我没想到顾佳的这句台词是这样的。作为三个女主角中唯一一个结婚生子的人,她的生活中有很多矛盾可以展开:孩子的升学压力,独居老人的焦虑,以及她辞职职场的危机感。就拿夫妻成长不合拍这个事实来说,她成熟自律,老公随遇而安。两种生活方式难分对错,她也在一起十年了。两个都应该是破旧的。由此产生的细节足以成就一部《三十而已》,但现在只有两个点的剧情显示出两者之间的小裂痕,剩下的八个点都聚焦在第三者身上,除了贡献热度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回味。

实际上,这条路线的崩溃,并不是林干涉的结果。征服顾佳的妻子圈,这部剧就是根据这个情节改编的。然而,当香奈儿在赫尔墨斯面前被剥光衣服时,它只能被隐藏在她背后的感官所刺激,你会发现妻子们只是顾佳故事中的工具人。

住在楼上的王太太有一个三层的复式,她只能站在圈子的边缘。在剧中,妻子圈被强烈刻画成有权有势,非富即贵,但面对第一代要补几张信用卡才能买爱马仕的高级中产顾佳,她们却不可思议的不成熟。

当顾佳的生意在家里陷入困境,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时,妻子们被顾佳三言两语安抚,帮助她度过难关;当她需要挫折时,妻子们想尽办法欺骗她;等她回过神来,五六个小姐安静地坐着,听她指着鼻子批评她们是寄生虫。他们很沮丧,被骂。配角的工具化,破坏了主角的代入感和可信度。当剧情需要体现顾佳的自力更生时,妻子们就更“识趣”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她们都陷入了一个大烂摊子,要么自己牛皮吹出来,要么被老公抛弃。最惨的一个是负债累累,四处躲藏,甚至上了征信黑名单,这让顾佳一个人谈生意的时候背都背不起来。

这时,镜头给了目睹这一切的王夫人一个特写。她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女人有多残忍?不是她能够多高,而是她能蹲多低。”我脑子里自动框出了一对## ——的线。看,金句来了。

顾佳毫不犹豫地为儿子卑躬屈膝,为王太太换鞋。

2

好的影视作品往往在开头就勾勒出一个有缺点的人物形象。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逐渐感知到人物的可爱之处,进而感同身受。103010开头也给人这种感觉。在采访中,总制片人和编剧都强调没有回避人物的欲望,这也被认为是这部剧的高级部分。顾佳的愿望是阶级提升,王曼妮想找一个经济门槛不错的对象。作为女性,她们公开与家人和同事分享这种抱负。

可惜这部剧的进展只是“允许他们发声”的一小步。在他们开始行动的时候,编剧没有给他们丝毫自我探索的空间,仍然在价值取向上把他们的追求定义为妄想。在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们已经被塑造成了道德意义上的清白,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还是要在外界的敲打中继续反省自己。

以顾佳为例。她像女超人一样无所不能。她能处理家务,能为公司出面谈生意。她还能通过一个橘子找到隐藏在公司的第三者。明明工作上比老公强,却把自己放在助理的位置上。

顾佳总是把自己放在助手的位置上。

这样完美的女人,就算是虚荣和攀比,也没资格有这样的人性缺陷。在老婆的圈子里很难迷失。编剧想尽办法给她找台阶:孩子要上学,老公太没用,家里的生意是最不稳定的烟花公司.种种因素迫使她四处流浪,而不是像主创所说的“回避人物的欲望”。

即便如此,顾佳也不得不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冷静的引用式演讲。她要么当面吐槽王夫人的虚无,要么告诉丈夫徐焕山,她知道自己和妻子们不是一类人。被骗后,她几乎在一夜之间冷静下来,迅速与“腐蚀”她的人分道扬镳,并在镜头前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这种无时无刻不在“携带”的不服从感,并不只是在顾佳才有。另一位女英雄,王

漫妮也是这样,一边接受恋爱对象为她提供车(虽然只有使用权)、带她四处旅行、送衣服送包、参加各种不对外开放的展览和酒会,一边又要在对方的正牌女友找上门来时,强行梗着脖子宣称自己完全不在意钱,甚至为了彻底剥离物质和感情,当众把男友买的衣服一件件脱掉还回去,那一幕堪称全剧尴尬的顶峰。

  如果要正面描写30岁女性的欲望,何必半遮半掩?近20年前,电视剧《粉红女郎》里就有一心要嫁有钱人的化妆品柜姐万人迷了,对欲望的坦坦荡荡,并不影响观众觉得她真实可爱。

  王曼妮当众把男友买的衣服一件件脱掉还回去

  3

  《三十而已》的前10多集,虽然有不少悬浮之处,但仍能看出,它用丰富的细节提出了不少现实的问题。

  顾佳和许幻山这对高级中产夫妻,为了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掏空家底又贷款,买了豪宅,接受全英文面试。好不容易目的达到,还要面对一群拜高踩低的家长。阶层晋升这条路不是一劳永逸的,时刻都要面临融入还是抽离、垫着脚够一够还是接受现状的挣扎和选择,马术班的学费凑够了,还有冰球班、钢琴班,去还是不去?用精英教育的方式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家庭成员投入多大精力,又会引发家庭内部怎样的分裂和角力?

  钟晓芹和陈屿结婚数年,共处一室却各干各事的疲惫感,在他们相处的细节中呼之欲出。一个是从小城市到大都会打拼的男人,一个是本地乖乖女,两者间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对撞,是各大论坛情感版讨论了十几年的话题,也是一个可以深入讨论阶层和性别议题的切口。

  这令人期待:在漫长的狗血与悬浮之后,2020年,国产电视剧是不是真的要回归现实主义?但很快,随着剧情发展,《三十而已》频繁登上微博热搜,你会看到创作者只想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消费这些议题带来的讨论度,却并没有深入其中的打算。顾佳的上升之路,终结于以一打二贴身肉搏和怒斥太太圈的爽感名场面,又飞快切换到了完美原配斗小三的老套赛道上。钟晓芹的感情线也在离婚后变成了偶像剧画风,一边是痴心弟弟热气球表白——没记错的话,著名霸总慕容云海用的也是这一招——另一边是陈屿装醉卖惨追妻,套路之下,再也看不到有洞察力的细节。

  事实上,编剧并不是没有能力构建细腻又新颖的人物关系,杨立新饰演的顾佳爸爸,就是一个往前探索的例证。

  在同期国产剧都喜欢用「父母皆祸害」来制造冲突时,这位父亲的体面有突破意义。他中年丧妻,独自把女儿带大,女儿过上好日子后,他拒绝去住豪优艾设计网_设计LOGO宅,提出去住养老院,不给女儿添麻烦,显得明事理知分寸。在隐约感知到顾佳夫妻出问题后,他也没有劝顾佳忍耐,而是鼓励她挺直腰杆。

  最值得咀嚼的一场戏,是在父亲入驻养老院的第一天,顾佳帮父亲整理床铺,随口聊起自己当年第一次来月经时不知怎么处理的尴尬。顾佳已经释然,看了父亲一眼,可是父亲也许因为愧疚,表情还有一丝不自然,背对着女儿没回头。这时许幻山进来,恰巧听到这一段对话。离开养老院时,许幻山给了顾佳一个心疼的拥抱。三个人之间的情感张力由此得到自然而扎实的展现。

  但这样的戏份既上不了热搜,也无法被截成短视频收割小红心,随着剧情发展,比重越来越小。这部剧回归现实主义的可能性,就这样逐渐消弭。

  顾佳帮父亲整理床铺时聊起自己第一次来月经

  4

  越到后来,我越确信,《三十而已》是一部为热搜和短视频传播而量身制造的剧集,播出进度过半后,这部剧对话题度的追求,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程度。

  打开抖音,官方的关键情节剧透比完整剧情播出的进度领先五六集,这无疑是极其损害观看体验的做法,只对炒作热度有利。在视频网站追剧时,画框内随着剧情也频繁弹出各种精心设计的辩题,引导观众参与非黑即白的投票,诸如:你认为全职主妇是独立女性吗?你要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这些话题引起的广泛讨论为剧带来了流量,因此创作者和平台方不惜主动对内容进行简单粗暴的提炼。剧情进行到后半程,为了制造对立,置最基本的人物行为逻辑的连贯性和情节的现实性于不顾,为金句截图和名场面短视频服务,为流量服务。

  陈屿在婚内时忙于工作、不善言辞,对钟晓芹冷言冷语冷暴力,使两人的误会积重难返。可离婚后,他瞬间工作也不忙了,情商也上线了,突变成默默付出的大暖男,反而要钟晓芹哭着反省:是我不懂发现他的好。

陈屿与钟晓芹在离婚登记处

  王漫妮感情受挫,从上海辞职回家。她的老家在浙江衢州,是江浙沪地区的地级市,但为了凸显大城市和小地方的差异,剧集把这里塑造得像个偏远农村,不仅喝不到好喝的咖啡,连买东西都不方便,政府单位的文职工作,甚至不用本人出面面试,只需要别人替交一份简历就能拿到。王漫妮去上班后,发现同事的主业是喝茶八卦和催她结婚,吓得又回了上海。可实际上现在的一线公务员经常加班,不得不说,剧集中颇多日常的偏见。

  许幻山和林有有的极端程度更是每集都在刷新,林有有去顾佳的公寓当物业,这样才能制造原配和第三者短兵相接的刺激性情节。许幻山不仅背叛感情,连职业底线都放弃了,非要生产有危险的烟花。

  前段时间,网上盛传这部剧的编剧是咪蒙,我检索了消息来源,确定它是个谣言:制片方柠萌影业曾经在2018年的一次项目发布会上宣布咪蒙担任一部名叫《长大成人》的剧集的编剧。但谣言传播的基础,是观众感知到了社交网络爆款文章和社交网络爆款剧之间相似的气质:一切都被扁平化、标签化。真情实感追剧一场,最终发现没有任何一个角色称得上真实可爱(许子言除外),自己也和剧中人一样,成了剧方获取流量的工具人。这令观众愤怒,社交网络上关于这部剧的讨论时常有很多感叹号,就是一个证明。

全剧唯一真实可爱的角色许子言

  5

  8月3日晚上,《三十而已》开通了付费点播大结局,剧中的女性付出到最后一刻:顾佳出面劝退第三者。许幻山出事后,她为了善后卖掉房子,带着父亲和孩子离开上海去了山里生活。探视许幻山时,她反思走到离婚的局面自己也有错。

  有网友调侃说,原来「三十而已」的意思不是30岁没什么大不了的,而是30岁远远不是最惨的时候,不信?你往后活一活就知道了。

  回想大半个月之前,我本以为左手《乘风破浪的姐姐》,右手《三十而已》,作为观众,我会度过一个幸福的夏天,从各个维度看姐姐们打破定义做自己。然而,只用了短短几周的时间,综艺里的姐姐们为了赢,主动把自己变得千篇一律、面目模糊;电视剧里的姐姐个个优秀,仍然把时间花在付出和反思上,做不到为自己而活。

  这两部作品一开播就被捧成爆款,说明女性受众对成熟多样的女性叙事的期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烂尾的结局,正是女性进退维谷的逼仄空间最真实的写照。

  作为大众消费品,综艺和电视剧嗅到了女性议题的关注度,自然会循着热点进来,但商品属性又决定了它的价值观最终仍然会落到保守的安全区里去。是的,拍剧是一门生意,不能只怪生产者对自己没有严标准高要求,观众越来越保守的道德洁癖、唯流量论的市场环境,共同合谋制造了现在别扭的局面。

  那我们要怎么办?对所有打着独立女性旗号的国产影视作品敬而远之吗?

  冷静下来,这样的想法又让我警惕。30岁女性承受的偏见和禁锢,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乘风破浪的姐姐》向前走了一步又退回大半步,《三十而已》则是前进小半步,又后退一大步。如果说什么比这更糟糕,就是公共语境里连往前试探的这小半步都没人去做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仍然要保持期待,要参与讨论,要严肃批评,直到真正打破些什么。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