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归国潮升温 学生重视职业规划?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1-05 10:26 出处:网络 作者:PS基础教程
启德教育发表了《2019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告书》: 回国潮升温的学生重视职业计划

启德教育发表了《2019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告书》:

回国潮升温的学生重视职业计划

前几天,启德教育在北京发表了《启德2019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书》。该报告基于启德近3年的客户服务数据,结合数千份市场调查问卷数据,展示了中国学生留学目的、意向国家、专业和大学选择、留学预算等特点,为有留学意向的中国学生和家庭提供参考。

大显示,2017年中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人,达到60.84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1.74%。与此同时,海归军也在成长。截至2017年底,中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2017年留学归国人数同比增长11.19%,达48.09万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现实。《报告》指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寻求更高的学历是最主要的留学原因,选择这两个项目的调查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4%和55.6%,另外,36.9%的留学者选择丰富自己的经验,33.8%选择提高语言能力,31.9%选择国外有比国内更好的教育条件。与启德201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中国学生的留学意向明显增加了就业因素的驱动作用。

《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有意向留学者认为,留学前的职业规划非常必要,大多数学生在出国前就已形成职业规划意识。在希望获得的职业发展信息中,选择“专业就业方向”者所占比例排在第一位,达到76.5%,接下来依次是“就业前景”、“专业就业率”、“薪酬”。回国就业困难、报酬差距大、海外工作机会少、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是留学者担心的主要问题。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表的数据显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留学生来源国,在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中占17.38%。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中国一。

中等收入家庭在留学者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据调查,前三名意向留学家庭的年收入分别为11万至20万元、21万至30万元、31万至40万元,年收入在51万元以上的家庭只有8.78%。

留学费用对留学计划有很大影响。据调查,50%以上的中国留学生家庭可以接受的年度留学费用是10万元到30万元,其次是30万元到50万元。“大部分家庭愿意承受的留学费用高于家庭收入。这说明,大部分中国父母愿意为子女的教育倾尽全力。启德教育留学事业部副社长郭蓓说。

选择留学国家和专业,看含金量和性价比

《报告》,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以英、美、加、澳等英语国家为主,德国、法国、日本、韩国也很受欢迎。其中,20.14%的受访者以英国为优先留学目的地,其次是美国。

与2015年相比,留学生中选择商科的人下降了7.56%,选择理科的人下降了4.12%,选择社科的人下降了3.16%,选择医科的人下降了2.72%。与之相对的是,选择工科、文科、艺术类的留学生人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上升比例分别为10.61%、5.11%和1.83%。

在留学专业的选择中,金融和会计专业可以说是热中之热。超过5成的商科留学生选择金融或会计,其他热门商科专业依次是管理学、营销、经济学。另据美国管理专业考研委员会数据显示,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非MBA商科硕士专业为金融、会计、商业与管理、营销、经济学等。其中,选择金融和会计的中国留学生比例高达60.6%。

启德教育留学事业部副社长金然向《青年参考》介绍了一些国家含金量和性价比高的专家。

英国有很多具有竞争力的专家,如土木、建筑、交通计划等。另外,ACCA在英国很多名校都有免除考试的机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喜欢ACCA持有者。法国的经济、商业及管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立大学的企业管理学院和高等商学院提供的课程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注重实践。设计艺术植根于意大利人的思想,很多公立综合大学、公立美院、私立学院等都有设计专业,聘请业内顶尖设计师担任教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机会。此外,澳大利亚会计和护理专业、加拿大采矿业、中国香港商科、日本理工科、新马泰酒店管理等都是金牌专业。不同性别的海外学生选择的学科不同。《报告》显示,女性选择商科、文科的人数最多,攻读文科、艺术类、社会科学的留学生,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选择工科和商科的人数最多,攻读工科的留学生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

关于出国留学的最佳年龄,金冉认为没有统一的答案。如果孩子从小就有优秀的自我管理能力,早出国学习没有问题,相反不适合低龄留学。有些家庭担心孩子过早出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价值观。

在留学适应能力方面,43.1%的受访者担心留学作业多,压力大,40.4%担心难以顺利毕业,36.6%担心不适应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分较低,但担心文化差异或冲突的受访者比例仅为11.7%。可以看出,外文化的理解和融合需要加强。

本报实习记者胡文利来源:中国青年报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