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艾设计网

雪景寒林图是谁画的呢??

优艾设计网 https://www.uibq.com 2023-01-13 13:04 出处:网络 作者:在线设计
你好请问一下,雪景寒林优艾设计网_设计图是谁画的呢?田菊芳 2021-06-17 21:14
你好请问一下,雪景寒林优艾设计网_设计图是谁画的呢?
田菊芳 2021-06-17 21:14

1、范宽

范宽,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范宽的绘画在宋时即已出名,《宣和画谱》著录当时宫廷收藏他的作达58件。流传至今的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范宽还善画雪景,是其一大创造,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2、李成

李成,宋初画家。字咸熙。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

李成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

3、李唐

李唐,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擅长山水、人物。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李唐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

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教子图》、《清溪渔隐图》、《长夏江寺》、《采薇图》.《烟寺松风图》等优艾设计网_在线设计

4、李公麟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是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

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尚有待更细致的分析,他创造了富于概括力的真实而鲜明的艺术形象,他掌握极优美的提炼形象的能力和表现技巧。但是他之选取非现实性的题材的倾向和追求一种与士大夫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细腻的趣味,都说明他的艺术中蕴藏了一个危机。

5、梁楷

梁楷,南宋人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梁楷曾为画院待诏,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

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E76****77 2021-06-17 21:16

没有公认的最出名

人物画

1.仕女图

战国《夔凤仕女图※》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北宋宋徽宗《仿张萱<捣练图>》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2.肖像画

唐(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像※》

唐阎立本《步辇图※》

南宋马麟《伏羲坐像》等肖像

北宋佚名《五老图》

明沈周《自画像》

南宋梁楷《释迦出山像》

山水画

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匡庐图》※

五代(梁)关仝《山溪待渡图》※

五代董源《潇湘图卷》※《洞天山堂》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夏山图》※

五代(南唐)巨然《秋山问道图》《溪山兰若图》※《万壑松风图》※

北宋李成《寒林平野图》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北宋郭熙《早春图》《关山春雪图》

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

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宋萧照《山腰楼观图》※

南宋马远《雪滩双鹭图》

南宋夏珪《山水十二景图卷》※

南宋牧(这个字我不知道怎么打出来,是【奚谷】这样写)《潇湘八景图》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元吴镇《洞庭渔隐图》《渔夫图》

元王蒙《溪山高逸图》

元倪瓒《容膝斋图》※《江岸望山图》《六君子图》

明沈周《庐山高图※》《策杖图》

明文徵明《江南春》图轴※

明仇英《秋江待渡图》

明唐寅《溪山渔隐》

明董其昌《夏木垂阴图》《仿范宽溪山行旅图》【※※】

清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四王】作品

花鸟画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卷》

北宋崔白《双喜图》《寒雀图》

北宋徽宗《竹禽图》《芙蓉锦鸡※※》

南宋马麟《暗香疏影》

宋王冕《墨梅图》※

元倪瓒《修竹图》※《墨竹图》

明徐渭《葡萄》※※《牡丹蕉石图》※※

清八大山人(朱耷)《石榴图》

清郑燮《墨竹图》※※


高梦 优艾设计网_设计客 2021-06-17 21:17

董源、范宽、李成、徐熙、沈周等。

1、董源

董源 (934-约 962年 ),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国主李璟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2、范宽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

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3、李成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青州),故又称李营丘。

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

画寒林创“蟹爪”法。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存世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

4、徐熙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出身于“江南名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在开宝末年(公元975)随李后主归宋,不久病故。

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5、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zhengzheng哈 2021-06-17 21:18

北宋前期画家范宽的名作《雪景寒林图》再现,令人兴奋。不过画上有“臣范宽制”四字的题款,又令人迷惑,甚至有学者怀疑此画是否为范宽的真迹。引起书画鉴赏家们的一些争论,其中疑难处在哪里?为何令人费解呢?

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有一幅宋代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这件古代绘画珍品原系民间私人收藏,“文化大革命”中作为抄家物资转入博物馆。“文革”结束,北京举行“各省市征集文物汇报展览”,此画最引人瞩目。因为范宽传世之作有《溪山行旅图》《秋山萧寺图》和《雪山楼观图》等,此画却久已湮没,突然面世,令人惊异,这画是真迹吗?

雪景寒林图范宽生于五代末,耀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据有关画史类书籍所记,其仪状峭古,举止疏野,嗜酒好道。至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犹在,一生失意潦倒而不得志,“落魄不拘世故”,常来往于汴京与雍洛之间。工山水画,曾师从荆浩、李成,后悟“师人不如师物,师物不如师心”。卜居终南山、太华山,终日危坐,纵目四顾,饱览岩壑云烟,随后雄健落笔,独辟蹊径地塑造着峰峦浑厚、气势雄伟的关陕山川形象,最终自成一家。北宋前期,与李成、关仝为北方三大山水画派的代表,后人评其“得山之骨”,尤长雪山之景,使人见之凛凛,只感寒气逼人。米芾《画史》评之为“本朝自无人出其右”。

《雪景寒林图》是绢本水墨山水大立轴,长一百九十五厘米,宽一百六十厘米。以老辣沉稳的笔墨表现了大雪覆盖下的北方山水奇观:主峰高耸,群峰屏立,山势嵯峨,岩壑幽深优艾设计网_设计百科,有河朔气象。山头遍作寒柯,通幅一无杂树。山腰萧寺,危径长桥,皆得自然。瑞雪满坡,寒林孤秀,物态冰凝,俨然三冬在目。山下岩体棱角分明,岸边有大树数重,后有村居,一人张门而望。空间虚实相应,笔法苍润雄伟,加上其淡墨烘染出的阴霾气候,都显示出作者确为写生妙手,体现出高深的艺术造诣。

从《雪景寒林图》的近景看,树干上隐约有“臣范宽制”四字。按上述范宽生平和脾性,也未闻其曾被召入宫廷,那为什么称“臣”呢?同时,范宽是否名“宽”也存在疑问。据《圣朝名画评》载:“范宽,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人,性温厚有大度,故时人目为范宽。”《图画见闻志》“范宽”条有注:“或云名中立,以其性宽,故人呼为范宽。”《宣和画谱》也说:“范宽,一名中正,字中立。”“蔡卞尝题其画云,关中人谓性缓为宽,中立不以名著,以俚语行,故世传范宽山水。”似乎都表明这“宽”不是他的本名,是时人以他的脾性而称他为“宽”,因而使他的真名反而被淹没了。《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也载:范宽“原名中正,字仲立(一作中立)。性豁达大度,人呼之为范宽,本名反不显。”

由是,著名书画鉴赏家启功先生写了《鉴定书画二三例》一文,认为《雪景寒林图》确是范宽的画法,三拼绢幅也是宋画的特点。但从此画的题款来看,此图应是宋代范派的作品,而不是范宽的真迹。宋画多半无款,这是文物鉴赏方面的常识,但此画中的一株大树干上却有“臣范宽制”四字,纯属画蛇添足。同时,范宽只是时人称他的一个诨号,他会将诨号题为画款吗?就如包拯会自称“包黑”这个诨号吗?此外,这个“臣”字也大有疑问,以范宽生平和举止而言,他就是题画款,也不会称“臣”。

陈传席《〈雪景寒林图〉应是范宽作品》一文提出商榷,认为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范宽条是写:“范宽,字中立,华原人,工画山水。”“宽”为其名,“中立”其字。记载并不含糊。而且古人的名和字是相配的,名“宽”配字“中立”也颇相合,倒是所谓“名中正,字中立”有点不配。而“或云名中立,以其性宽,故人呼为范宽。”只是其条后的一个小注。其不作正文,表明只是出于传说。而后人不辨真伪,以此传说为真,有关记载大抵皆根据《图画见闻志》那一条小注的传闻,这种说法应属误传。如米芾是北宋人,不可能不知道范宽的名字,然而他的《画史》所记,皆用“范宽”,显然并不以此为诨号。

其实,范宽在自己画上题款并非只此一件。如米芾曾在丹徒(今江苏镇江)僧房里见到一幅如荆浩风格的山水画,“于瀑水边题‘华原范宽’,乃少年时所作。”米芾是当时的书画大鉴赏家,他岂有搞错之理,可见范宽少年作画就已有题款的习惯,且自题“范宽”,“宽”必是其名,而非诨号。最有力的证明是,台湾学者也在肯定是范宽真迹的《溪山行旅图》上发现了“范宽”的款字,该画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艺苑掇英》第十五辑有文载,其图右下树阴处有“范宽”二字。这就更说明问题了:范宽性宽厚,只能说是人如其名,而并非因性格而得名。一些专家从作品的用笔风格上也认定,《雪景寒林图》和诸画史记载的范宽作品风格尚没有不符合之处,所以应看作是范宽真迹。

唯独这“臣”字还是令人费解,这是其他画上所没有的,从逻辑上分析,范宽不应以“臣”自称,此画也非献给皇帝之作品,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否会由后人添加的呢?另外,范宽的名字问题,上面的解释也并不是已毫无疑问。毕竟《图画见闻志》没有明确“宽”就为其名,后注只是传说,其他诸书也未必尽抄《图画见闻志》。当然在没有更充分的证据之前,仅凭这些怀疑是不能轻易否定此画的作者是范宽的,只是此题款确实存在一定的疑问。目前书画界有持肯定论者,也有不置可否者。


乌斯季耶法庆 2021-06-17 21:19

  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

  顾恺之——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萧绎——代表作品《职贡图卷》。

  隋唐画家

  展子虔代表作品《游春图卷》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阎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无所不能。但他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代表作品《步辇图》等。

  李昭道——初唐时期,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张萱——唐代陕西长安人,最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宫廷妇女的闲散娱乐生活,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况。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梁令瓒——或称蜀人,活动于开元年间,画风严谨、精细,在天文学上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

  李真——中唐时优艾设计网_Photoshop论坛人,师法周昉,代表作品《不空金刚像》。

  韩滉——唐代长安人,他画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之心,此外,他特别喜欢画牛。代表作品《五牛图》等。

  韩干——唐代陕西蓝田人,一生中的绘画活动,大多数以马为表现题材,他画马,不拘成法,注重观察和写生。代表作品《夜照白图》、《牧马图》等。

  韦偃——唐代的画马名家,代表作品《牧放图》等。

  孙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晚唐宫廷画家,善画人物、鬼神、杂画。性情疏放不羁,不拘礼法,平生常与僧道来往,颇有魏晋名士风度。代表作品《七贤图》等。

  五代画家

  荆浩——五代时期沁阳(河南济源)人,他既注重吸收传统技法的优点,也倾心师造化,既着重笔法的丰富变化,也不忽视水墨的灵活运用,在水墨山水画皴、擦、点、染的笔墨技巧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为后来的山水画艺术形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代表作品《匡庐图》等。

  关仝——五代时期长安人,是荆浩的弟子,有“出蓝”之誉,自成一体,人称“关家山水”,他的画势与荆浩相仿,构图以巍峨、雄奇、深远见长。代表作品《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等。

  黄筌——五代时期成都人,17岁为前蜀画院待诏,他的花鸟画题材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表现技法上“妙在赋色,用笔极精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代表作品《写生珍禽图》等。

  胡瓌——(公元十世纪),契丹族人,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县)。善画人物、鞍马,主要描绘契丹部族的游牧生活,马的骨骼体态,塞外的荒漠之景,牧猎的矫健武勇,都能曲尽其态。代表作品《卓歇图》。

  赵严——陈州人(今河南淮阳),梁太祖女婿,末帝时为户部尚书租庸使。精于鉴赏,家富收藏。善画人马,挺然高格,非众人所及。代表作品《调马图》、《八达春游图》。

  阮浩——画史无传,生卒、籍贯不详。代表作品《阆苑女仙图》。

  王齐翰——建康人(今南京),仕南唐画院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佛道、山水,尤工人物。代表作品《勘书图》。

  周文矩(约937——997年),建康人,南唐画院侍诏,善画人物、仕女,他的作品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的表现,从而较为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的本质。代表作品《重屏会棋图》、《宫中图》、《文苑图》、《琉璃堂人物图》等。

  顾闳中(约910——980年之间),江南人,是南唐中主、后主时的画院侍诏,为当时享有盛誉的人物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而且十分注意对在特定的环境和情节中的人物心理的表现,从而较为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的本质。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等。

  赵干——江宁人(今南京),南唐后主李煜时为画院学生。善画山水林木,长于布景,多作江南景物。代表作品《江行初雪图》。

  董源——五代时期钟陵人,是南唐伟大的山水画家,题材取自江南丘陵江湖景色,水墨和着色并用,画面苍润、清淡、幽雅,表现出风雨晦明、四时朝暮的变化。代表作品《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袖骄民图》等。

  卫贤——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南唐时为内供奉。擅长画楼台、殿宇、水磨、人物等。是一位以界画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高士图》。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今浙江金华人,(832——912年),其入蜀后,被封为禅月大师,他善诗,善书,尤善画。代表作品《十六罗汉像》。

  两宋画家

  巨然——五代时期,董源画风的最好继承者,他先师董源,后因留居汴京,北方的自然环境和山水画派又给予了他新的感受和影响,使他在董源画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代表作品《层岩丛树图》、《秋山问道图》等。

  李成——(916——967年),北宋山水画家,初学五代荆浩、关仝,后自成风格,他观察体验自然山川,几与之融化,并转化为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山水画。代表作品《读碑窠石图》、《茂林远岫图》等。

  范宽——北宋山水画家,生性宽厚、豁达大度,故有范“宽”之称。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关仝,受李成影响更大,浮想大自然之奇胜,致力于情景合一的构思酝酿,终于创造出了具有独特形式风格的山水画。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

  黄居寀——著名画家黄筌之子,曾在后蜀任翰林待诏,后随蜀主降宋,在北宋翰林院为翰林待诏,他承传家风,使富丽工巧的黄氏花鸟画风在宋初盛极一时。代表作品《山鹧棘雀图》。

  祁序——江南人,善作花竹禽鸟,又工画牛,有戴嵩遗风,兼长画猫。代表作品《江山放牧图》。

  武宗元——画史无传,生卒、籍贯不详。代表作品《朝元仙仗图》。

  许道宁——(约970——1053年左右),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画山水,学李成。晚年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渔父图》。

  燕文贵——活动于北宋太宗、真宗时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太宗时期任翰林图画院待诏。善画山水人物和风俗画,自成一家,画史上称其山水为“燕家景致”。代表作品《溪山楼观图》、《江山楼观图》。

  王居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善画仕女,取法周昉。代表作品《纺车图》。

  燕肃——(?——1040年),字穆之,他进士出身,是一位颇有政绩的地方和中央高级官员,同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和画家。他的艺术修养也正与他的睿智和德行并驾齐驱。他善于作水墨山水,亦能作壁画,为历来鉴赏家们所称道。代表作品《春山图》。

  崔白——宋代濠梁(今安徽凤阳)人,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线条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筌两体的基础上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此外,他还精于道释人物鬼神。代表作品《寒雀图》、《双喜图》等。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历任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又是文人画派的创始人。善作墨戏,于书后诗前、茶余酒酣之时放笔为之。追求画面笔墨间的变化和趣味,不求形似,但求申导胸中情意。作枯木竹石,为后世文人画之法式。代表作品《枯木怪石图》。

  米芾——(1051——1107年),宋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为人狂怪,时人称其为“米颠”。他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的江南山水,特别创造了一种浓淡枯湿横点、积点成山的山水画技法,后世称之为“米点山水”,其画风开创了文人画山水的新局面。代表作品《珊瑚笔架图》等。

  郭熙——(约1000——约1090年),宋代山水画家,早年山水工致秀美,后师法李成。晚年继承李成的画风而又有自己的独创,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的水平,成为北宋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窠石平远图》、《早春图》、《幽谷图》、《山邨图》、《溪山访友图》等。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舒城(今安徽)人,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历任检法御史、朝奉郎等职。元符三年(1100年)因病辞官,隐居故乡龙眠山庄,自号龙眠居士。擅书画,尤工人物,又以画马著名。精于白描,风格独特。代表作品《五马图》、《莲社图》等。

  王诜——字晋卿,太原人,娶宋英宗赵曙女,官驸马都尉。他精于诗文书画,画山水水墨学李成,着色师李思训,是北宋贵族、文人中的卓越画家。代表作品《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等。

  赵令穰——北宋后期画家,他喜爱收藏,经常认真品味临摹名家书画,作品多描绘小山丛竹、江湖小鸟、坡坂塘汀之景。代表作品《湖庄清夏图》等。

  赵士雷——字公震,宋宗室,曾任襄州观察使等职。善作湖塘小景,为当时所推重。代表作品《湘乡小景图》。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在位时扩充翰林图画院,提高画家的社会地位,建立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并经常亲自进行指导。他善书法,书风坚劲秀挺,被称为“瘦金书”。擅长绘画,尤工花鸟。代表作品《柳鸦图》、《竹禽图》、《芙蓉锦鸡图》、《腊梅双禽图》、《枇杷山鸟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祥龙石图》、《瑞鹤图》等。

  梁师闵——字循德,京师(今河南开封)人,主要活动期在北宋后期。他擅长于花竹羽毛等物,取法徐熙,精致而不疏,严谨而不放。代表作品《芦汀密雪图》。

  王希孟——画史失载,从仅有的文字资料中得知他原为宋徽宗时画院学生,后入宫廷文书库,宋徽宗曾亲自授其画艺,18岁时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创作了横1188厘米,高51.3厘米的青绿山水画煌煌巨制《千里江山图》卷,此图献给宋徽宗后不久,他就去世,时年仅20岁。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曾任宫廷翰林待诏,他性喜绘画,工于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

  乔仲常——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工杂画,尤长人物道释故事画,师李公麟。代表作品《赤壁图》。

  王庭筠——(1151——1202年)字子端,号黄华老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的书法和绘画都学米芾,重视笔墨趣味,不愿为成法所拘,善作枯木竹石。在苏轼和文同之后,把这一画科推向了新的境界,使画面和诗文的联系更密切,发展了文人画派,对后来学者影响极大。代表作品《幽竹枯楂图》。

  宫素然——画史无传,生卒、籍贯不详。代表作品《明妃出塞图》。

  武元直——字善夫,生卒、籍贯不详。金熙宗时进士,属文人士大夫画家。代表作品《赤壁图》。

  李山——画史无传,曾于大定中出任汾州节都使,泰和间入直秘书监,与王庭筠父子有交往。代表作品《风雪松杉图》。

  张珪——画史无传,生卒、籍贯不详。代表作品《神龟图》。

  赵霖——画史无传,生卒、籍贯不详。代表作品《昭陵六骏图》。

  杨世昌——画史无传,生卒、籍贯不详。代表作品《崆峒问道图》。

  李唐——(约1066——1150年左右),南宋时期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在画院任待诏,他不仅山水画自创一格,而且擅画人物故事等题材,由于他的成就和影响,他实际上成了南宋画院的领袖和宗师。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采薇图》等。

  朱锐——北宋宣和时的画院待诏,他善绘山水、人物,尤好写盘车等图。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

  萧照——今山西省阳城县人,生卒不详,拜李唐为师,其画山水人物,异松怪石,苍浪古野,惜用墨太多。书名于树石间。代表作品《山腰楼观图》。

  赵伯驌——(1124——1182年),南宋时期画家,擅长青绿山水,兼融文人画情趣,清丽雅致。代表作品《万松金阙图》等。

  米友仁——(1086——1165年),字元晖,晚年自称懒拙老人,米芾长子,能书善画,世称“小米”。代表作品《潇湘奇观图》。

  马和之——钱塘(今杭州市)人,绍兴年间及第后宫至工部侍郎。他善画人物、佛像、山水,作品多不署款。他的画线条飘逸,以创“兰叶描”著称。代表作品《后赤壁赋图》、《月色秋声图》等。

  元代画家

  钱选——(1239——1301年),字舜举,霅川(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景定乡贡进士,入元后不仕,以书画终其身。山水师赵令穰,在花鸟画从工丽向清淡转变过程中,自创一体,具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八花图》、《花鸟图》、《浮玉山居图》、《山居图》、《秋江待渡图》等。

  高克恭——(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官至大中大夫,刑部尚书。工墨竹,亦擅山水。初学米芾父子水墨画法,后取法李成、董源、巨然之长,自创一体。代表作品《春云晓霭图》、《云横秀岭图》、《墨竹坡石图》、《秋山暮霭图》等。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入元后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善画山水、人物、鞍马、竹石和花鸟。其绘画有两种面貌,一为工整,一为豪放,均在笔墨技法上有较大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代表作品《鹊华秋色图》、《人骑图》、《水村图》、《兰竹石图》、《红衣罗汉像》、《秋郊饮马图》、《墨竹图》、《老子像》、《双松平远图》、《幽篁戴胜图》、《古木竹石图》、《浴马图》、《洞庭东山图》等。


慕楠 2021-06-17 21:23

优艾设计网_PS论坛 董源、范宽、李成、徐熙、沈周等。

1、董源

董源 (934-约 962年 ),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国主李璟以为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米芾谓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2、范宽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

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3、李成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青州),故又称李营丘。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